Kaiyun App下载 全站Kaiyun App下载 全站书法基础知识-楷书入门图文带字帖精华版(可编辑)书法基础知识-楷书入门(图文带字帖)精华版(可编辑) 【楷书入门】竖的写法――悬针竖与垂露竖 颜体“州”字中竖与柳体“十”字的起笔相同,但收笔却不一样,柳体“十”是悬针竖,而颜体“州”字中竖的收笔是回锋呈“垂露”状(形如下落的露珠),所以叫做垂露竖(见图一)。它的写法的前面步骤与悬针竖相同,但收笔方法不同(见图二):提笔圆转;回锋收笔。 “垂露”竖画无论起笔是方、是圆,收笔方法相同。必须特别提醒的是:垂露竖画的收笔在圆转时有个方向问题。许多书中仅指出“提笔自右往左回到笔画中再收笔”,其实还应该有另一种收笔方法...
书法基础知识-楷书入门(图文带字帖)精华版(可编辑) 【楷书入门】竖的写法――悬针竖与垂露竖 颜体“州”字中竖与柳体“十”字的起笔相同,但收笔却不一样,柳体“十”是悬针竖,而颜体“州”字中竖的收笔是回锋呈“垂露”状(形如下落的露珠),所以叫做垂露竖(见图一)。它的写法的前面步骤与悬针竖相同,但收笔
不同(见图二):提笔圆转;回锋收笔。 “垂露”竖画无论起笔是方、是圆,收笔方法相同。必须特别提醒的是:垂露竖画的收笔在圆转时有个方向问题。许多书中仅指出“提笔自右往左回到笔画中再收笔”,其实还应该有另一种收笔方法,即“提笔自左往右回到笔画中收笔”(见图二)。可不要小看竖画的收笔方向,这里可涉及到竖画的态势及笔意的连贯问题。譬如柳体“百”字(见图二)的两个竖画,其收笔的方向就各不相同,左竖收笔是从左往右,而右竖收笔是从右往左。为什么必须这样收笔呢,反过来不行吗,不行,因为按照笔顺“百”字左竖结束就应该收笔向右上写横折竖画,因此必然是从左往右收笔。如果只知道竖画的收笔一律从右往左收笔,那么态势必然出现别扭。因为第一竖画的左边不再存在呼应问题,所以那种写法就不合情理。而右边的竖画收笔就不同了,竖结束以后紧接着要写中间的两短横,从右往左收笔合乎情理。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规律:竖画的收笔方向必须与下一个笔画的起笔关联。如果竖画的下一个笔画的起笔在竖画的左边,那么竖画的收笔应该由右往左收;如果竖画的下一个笔画的起笔在竖画的右边,那么竖画的收笔应该由左往右收,只有这样,笔画与笔画之间才能呼应贯气。 图一 【楷书入门】竖的写法――竖的病笔及其纠正方法 由于竖画只是将横画竖起而已,因此,凡横画所存在的病笔,如骨节、蜂腰、折木、算子等,竖画都可以找到它相类似的病笔,因此在此不再重复。但竖画也有它特殊的病笔。 (一)锯齿 “锯齿”是指竖画左边齐平光洁、右边枯涩不平,如锯齿一般。 形成原因:写竖画直下起笔,欲竖先横以后缺少提笔的动作,没有将笔锋调到中锋就直接向下行笔,形成笔锋在竖画的左边;笔肚子在竖画的右边,也就是形成偏锋运笔(笔毫的方向与运行方向呈90度左右的夹角),出现“左秀右枯”的现象,成为锯齿状的病笔。 纠正方法:按照方笔竖画的书写步骤去写,切笔直下(欲竖先横)以后,增加提笔、折锋动作,使其在下行时呈中锋运笔状态,笔锋复压在笔腹的墨迹上,就能写出左右匀齐光洁的竖画来。 (二)缺锋 “缺锋”是指写竖画悬针出锋时,出现悬针的锋尖不在竖画的正中,而是偏到左边去了,右边锋刃不仅缺了一小块,并且还呈犬牙交错、干枯毛涩的状态。 形成原因:如上面的锯齿竖画一样,缺少提笔动作,用偏锋写悬针,这时候笔锋始终在悬针竖的左边,当笔毫逐渐提起准备出锋时,实际上提起的是笔肚子,最后离开纸的,是在悬针竖画左边的笔锋,故锋刃偏左,右边残缺。 纠正方法:与“锯齿”的纠正方法基本相同,在起笔直下后增加提笔动作,使毛笔下行时处于中锋运笔状态。由于笔锋在笔画的正中央时,毛笔渐渐提起笔画也随之变细,最后出锋,锋尖才能在悬针竖画的中心位置。 可以肯定地说,检验悬针竖画是否中锋运笔,只要看它的笔锋是否在这一竖画的正中,若偏向左边,那必然是偏锋运笔。 (三)鼠尾 “鼠尾”是指悬针竖出锋处过于尖细,犹如老鼠尾巴那样令人生厌。 形成原因:在写悬针竖画时,提笔过早,且行笔速度太快,有的甚至是快速将笔扫过而成。 纠正方法:写悬外竖时要渐渐提笔,行笔速度要慢一些,不要摇动笔杆,在即将出锋的地方继续让笔杆保持与纸面的垂直状态,用手臂和手腕平移运动,逐渐提笔,将毛笔一直送到悬针竖的出锋处,在出锋的瞬间往回收笔,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笔笔送到”的真正含义。 (四)散锋 “散锋”是指悬针竖出锋的地方笔锋虚散不聚。 形成原因:写悬针竖时笔没有逐渐提起,而仅仅是加快了行笔的速度,甚至是手腕不动,仅靠手指快速拨动笔杆所致。 纠正方法:基本与“鼠尾”的纠正方法相同,一要逐渐提笔,二要在出锋处做到“笔笔送到”,即可写出结实而又不尖虚的悬针来。 竖的病笔【楷书入门】竖的写法――方笔竖 方笔竖与方笔横的写法也基本相同。例如颜体、柳体的“十”字,竖画就是方笔(见图一)。其写法(见图二): 向右切笔直下;提笔;顿笔折锋;中锋向下行笔;逐渐提笔;出锋收笔。 方笔竖画的起笔与方笔横画的起笔一样,直下起笔是欲竖先横,横向切笔,然后是很重要的步骤――提笔,如果没有这一步,直下起笔后直接下行,必然会出现笔锋在竖画左边,笔肚子在竖画右边的偏锋运笔,形成左边光洁、右边毛糙的病笔竖画。因为笔毫是圆锥状的,如果切笔直下是用“东面”的笔毫完成的,提笔后的折锋下行是用“南面”的笔毫来写的,所以仍然是中锋运笔,这也叫八面用锋。 颜、柳的竖画起笔往往也有主笔、次笔的区分。主笔的起笔一般特别强调,如“十”字的中竖(见图三)为菱形起笔虽然仍属方笔,写法却比较特殊(见图四): 逆锋左上;折锋右上;向右下顿笔;提笔;顿笔;中锋下行;逐渐提笔;出锋收笔。 颜体“州”字的后两竖也属菱形方笔(见图三),只是颜体不常见而已。 这种特殊的方笔起笔的书写方法,正因为多出几个棱角,所以更显得刚劲挺拔,这也是颜、柳筋骨的具体
现。书写时无须刻意追求并夸张这种写法,只要按书写线路逆锋运行就行,目的是要养成一个良好的逆锋起笔写竖画的习惯,不在于依葫芦画瓢。若过于强调,反成如仿宋体般的刻板,这是学颜、柳者必须注意的。 图一图二图三 【楷书入门】竖的写法――圆笔竖 学了横画的写法,再学竖画就容易多了。只要将横画竖起来即可。 圆笔竖的写法 竖画还有悬针与垂露之分,二者的区别在于收笔方法不同。这里先用悬针竖来说明圆笔竖的写法。圆笔竖和圆笔横的道理一样。例如:颜体“介”字最后一竖,柳体“用”字的中竖都是圆笔起笔(见图一),收笔出锋的称为“悬针竖”,其写法(见图二): 向左上逆锋起笔;提笔圆转;中锋向下行笔;逐渐提笔;出锋收笔。 这种收笔出锋的竖画虽称为悬针竖,但并非出锋处如针尖一样锋利,逐渐提笔到锋尖处行笔须慢一些。在提笔出锋的时候,笔向空中提起要往相反方向(往回)收笔,这叫“空收”或“意回”,其目的就是为了使悬针竖收笔出锋处的锋尖不过于尖细,而是比较厚实。然而,收笔也不能太秃,如果不是笔锋离开纸面以后才空回,而是在笔锋尚未离开纸的时候就往回收笔,那么悬针处就会变成以后将会说到的“垂露”了,这是悬针和垂露的区分处。古人常告诫我们在写悬针竖时要“笔笔送到”,也就是说要靠手臂、手腕的运动,使笔杆始终保持与纸面接近垂直的状态,逐渐将笔提起,一直送到锋尖处,这就是“笔笔送到”。千万不能手腕枕纸,仅靠手指的拨动,快速地一扫而过,若用这种方法写悬针,出锋处势必虚散不聚或尖细薄滑,成为病笔。
本文档为【书法基础知识-楷书入门图文带字帖精华版(可编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