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推出的十大系列颇受艺术爱好者关注,今日特为大家推出十位古代伟大书法家,为让大家能比较全面了解这十位古代书法家特地放了书家不同风貌的书法作品,有些作品只选取局部观赏,介绍文字也比较多。但是相对于书家 ...
最近推出的十大系列颇受艺术爱好者关注,今日特为大家推出十位古代伟大书法家,为让大家能比较全面了解这十位古代书法家特地放了书家不同风貌的书法作品,有些作品只选取局部观赏,介绍文字也比较多。
古代书家璀璨如星光,很多伟大书家还没有入列,各位可以畅所欲言,丰富古代伟大书家行列。
1、“书圣”——王羲之“书圣”——王羲之(公元303年-公元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其家族为晋代豪族。
王羲之的伯父王导更是名闻于世,是东晋的丞相,而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东晋的军事统帅。
少从叔父学书,后又师从卫夫人(即卫铄,王羲之姨母,卫夫人很早就以大书法家钟繇为师,是名望远播海内的著名书法家)学书,得见汉魏以来诸名家书法,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兼善隶、草、正、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博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
2、“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公元557年-公元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长沙市)人,与唐代颜真卿、柳公权、元赵孟頫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
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三天才离去。
在书法上,博取众长,融汇贯通,自成一家,兼善众体,扬名高丽,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
书法以“武库矛戟”与“劲险”为特色,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对后世影响很大。
唐张怀瓘在《书断》中称,其书“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
”他的楷书源出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笔势开张,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挪让极有法度。
在书法理论上,最大贡献是他对楷书结构的整理,名为“欧阳询三十六法”,这种研究完全摆脱了不稳定字形的无规律性变化,进入造型分析的层次,书法结构的成熟观念,至此才算是线、“楷书四大家”之一——颜真卿“楷书四大家”之一——颜线年),字清臣,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中唐时期书法创新的杰出代表人物,以创立 “颜体”楷书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博取众体之精,融贯已意,与王羲之的典型技法相对,开创书法新风气,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笔刀墨剑,雄风万丈,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他的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使楷书臻于极境,现在我们还不能超越他的境界,正所谓“闲气古今三鼎足,杜诗韩笔与颜书”。
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
用楷书所写之碑,端正劲美,气势雄厚,既有以往书风中的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体。
他的正书,以博厚雄强著称,“锋绝剑摧,惊习逸势”,以《颜世家庙碑》为代表;至于摩崖大家,大刀阔斧,气势磅礴,以《大唐中兴颂》最著;至最高境界,表现冲和淡远之韵致者,则推《李玄靖碑》;行草,苍劲有力,古意盎然,以《祭侄稿》为第一,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行书,遒劲舒和,神采飞动。
宋欧阳修评之,“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传,有似其为人”。
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其书迹作品众多,据说流传下来的有130多种,为后人看重的楷书有《多宝塔》、《东方朔画赞碑》、《麻姑仙坛记》、《郭家庙碑》、《颜勤礼碑》等,这些碑刻楷书有个性,有特点,有正而不拘、庄而不险的气势,在历代楷书大家中成就最高。
4、“狂草”大师——怀素怀素(公元737年-公元799年),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长沙)人,后徙家京兆(今西安),唐代杰出的书法家,书史上称他“零陵僧”。
自幼聪明好学,据说他为练字种了一万多棵芭蕉,用蕉叶代纸、勤学精研,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写至再三,盘板都穿,用过的秃笔能堆成小堆,故有“秃笔成冢”之说。
与其师颜真卿一样,其书法既得名家真传,也有“反传统”倾向,继承创新使其在千古书坛上自成大家,独树一帜。
他生性放纵,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
在书法上,尤以草书成就最高,狂草继承张旭又有新的发展,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
5、“楷书四大家”之一——柳公权“楷书四大家”之一——柳公权(公元778年-公元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代著名书法家。
一生历仕七朝,得穆宗、文宗、宣宗三朝之宠,封河东郡开国公,追赠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
字体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之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
主要特点是,避开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竖画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吸收北碑中方笔棱角分明的长处,把点画写得好象刀切一样爽利深挺;吸取虞、欧楷书结体上的紧密和颜楷结体的纵势,写出了独树一帜的柳体。
”笔法上,极力改变右军书法形式,融汇自己的新意,后世学书者不少以柳字为楷模。
6、宋四家之一—— 苏轼苏轼(公元1037年-公元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
他的书法从“二王”、褚遂良、李北海、颜真卿、柳公权、徐浩、杨凝式、李建中等各家中汲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
其书法心得有,“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
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法进行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创造中丰富和发展传统技法,不是简单机械的模古;在执笔方法上运用异于常人的特殊方法,苏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用笔多取侧势,使其字具有向右略斜、扁平稍肥、圆劲洒脱的特征。
作画论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
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等。
其代表作有《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春帖子词》、《爱酒诗》、《寒食诗》、《蜀中诗》等。
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竹石图》;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也是他的作品。
7、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黄庭坚(公元1045年—公元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江西修水人,后世称他黄山谷,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宋史·文苑传》称,“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
”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结体从颜鲁公《八关斋会报德记》来,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
他的草书《花气诗》笔势苍劲,拙胜于巧,肥笔有骨,瘦笔有肉,“变态纵横,劲若飞动”,其美韵不亚于行楷书,赵孟頫赞曰,“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叹”。
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
其书法《砥柱铭》卷在2021年保利春拍夜场中以3.9亿元成交,加上12%的佣金,总成交价达到了4.368亿元。
这一价格,不仅打破了2021年保利拍场诞生的明代吴彬《十八应线亿元的国内艺术品成交纪录,而且远远超过5年前《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元代青花罐)在英国伦敦佳士得创下的2.3亿元中国艺术品成交世界纪录。
8、宋四家之一—— 米芾米芾(公元1051年—公元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曾任校书郎、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为唐宋时在礼部管文翰的官,又称作“南宫舍人”),后世也称他为“米南宫”。
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俊迈豪放,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在书法方面,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虽同为“尚意”,但更多属于传统“尚法”派,属守晋法,自题斋号“宝晋斋”,崇尚“二王”,深得“二王”父子笔意,尤其擅长临摹,人称其字为“集古字”。
苏轼说它“超逸入神”,“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传世书迹很多,行书以《蜀素帖》(摹本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苕溪诗帖》(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流传最广,还有《向太后挽辞》、《拜中岳命帖》、《珊瑚帖》、《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等;草书有《论书帖》、《元日帖》等。
9、“楷书四大家”之一——赵孟頫“楷书四大家”之一——赵孟頫(公元1254年—公元1322年),中年曾作孟俯,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太祖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之后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
赵孟頫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少有的全才,能诗善文,通晓音律,熟谙道释,擅金石考古,精鉴赏收藏。
书画方面,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也无所不精,被称为“元人冠冕”。
可以说,他是上承晋唐,下启明清的一个重要的桥梁式人物,他是继王羲之、颜真卿之后,在中国书法史上第三个影响深远的大师。
10、晚明最杰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董其昌“华亭派”的主要代表、晚明最杰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董其昌(公元1555年—公元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
绘画方面倡导“南北宗论”;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广泛学习古人,开始学唐人,后来觉得唐书不如魏晋,改学钟繇、王羲之,最后综合晋唐宋元各家书风,自成一种风格,圆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松弛,墨色清淡。
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布局疏朗匀称;整体上,有种飘飘欲仙的味道,追求“士气”和“文人气”。
明末书评家何三畏称董其昌的书法,“天真烂漫,结构森然,往往有书不尽笔,笔不尽意者,龙蛇云物,飞动腕指间,此书家最上乘也。开云 开云体育官网开云 开云体育官网